(一)认真备课
1.提高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准确理解各学科的性质、特点、任务,全面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精神,科学把握课程体系,熟悉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从整体上驾驭教材。
2.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坚持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的原则。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综合化、生活化、信息化。并注意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和有的放矢。
3.及时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应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提出,内容包括教学总体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含教师自修计划、教研活动、课外专题活动等)以及教学进度等。以《纲要》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规划和设计全学期的教学活动。
4.精心设计课时教案。
①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需在各人深入钻研教材、注意广泛学习并了解学生实际、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考试、考查学科和素质技能学科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相关的课程要求。原则上每组课文(或每一章节、每一单元)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集体备课要完成以下的议程:首先要组织反思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得失,完善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然后交流近期备课的心得体会,研讨备课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共识。
②备出个性教案。每位教师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集各家之长,写出个性化的课时教案,不得抄袭或直接使用他人的现成教案。一般情况下教案应保持一周的课时提前量。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练习安排、相关活动等,并预留“教后反思”的栏目。教案内容的主体部分,应当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关心的社会生活和学生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载体,安排师生共同参与形式多样的双边活动,提高讨论、活动质量。
(二)认真上课
1.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陈腐的教学观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走改革之路,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组合最优化。
2.课堂教学迈向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作为教学主体,努力实现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既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又要引导学生养成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关注个性差异,给予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指导。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师特长和教学特色,体现“六度理想课堂”的内涵和实质。
3.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思考,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课堂教学信息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4.课堂教学贴近实际生活。按时“候课”,并确保不拖课;教学目标明确;导语新颖独特,环节衔接自然,实验操作自如;活动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切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态亲切得体,教学语言规范,并富有启发性。
5.课堂教学展示师表形象。以饱满的热情聚精会神地投入教学,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不穿奇装异服上班,不穿拖鞋、背心上班,不化浓妆、戴怪异装饰品上班,不得中途离开课堂,不得将开通的通讯设备带进课堂。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以刺伤学生自尊的语言批评辱骂学生,更不得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私自停学生的课或私自调课,不得在学生作业中运用不文明批语。
(三)认真批改作业
课堂和课外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教师做到:明确要求,精心设计,及时适量布置,认真批阅。要规范学生作业格式及步骤,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字迹清楚、工整,按时独立的完成,并及时交作业,作业本要统一,保持整洁。
各科书面作业规格和总要求如下:
1.作业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
2.要求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课内外各科作业。
3.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每个教师(不论是何年级何课堂)都有责任随时督促,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要做到眼离簿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笔尖离捏笔手指一寸。写字字迹清楚正确,端正均匀,有一定的速度,行款整齐,纸面干净,作业簿不卷角。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要注意有错必纠,订正及时。
5.低年级学生全部作业用铅笔书写,中高年级学生练习用钢笔书写。
6.教师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批改作业的字迹要工整、规范,不得随心所欲,批改符号应打在作业右侧的空白处,批改笔迹以尽量不破坏学生作业字迹为宜,符号不宜太大。
7.作业书写要求不出格。交作业前,在右下侧画记分格,规格要符合要求。质量较高的作业,应展览交流,以资鼓励。
8.个别学生作业错误较多,书写潦草,教师应对其进行教育,必要时令其重做、并进行面批。
(四)认真进行课后反思和培优补差工作
1.及时进行教后反思。每位教师要养成教后反思的良好习惯,及时记下教学的成败得失,有心积累教学中最有效的反馈资料;经常开展教师互相听课和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应少于20节;并及时总结和记录教学一得,每周完成教学随笔一篇,每学期完成至少一篇高质量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者教学论文。
2.扎实做好课内培补工作。新授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日日清。做到因材施教,千方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标,确保合格率和优秀率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向更高目标迈进,适当强化较高层次的思维方法训练;在课堂上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具体原因,提供更多的机会,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
3.认真做好课外辅导工作。课外辅导可以分为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形式。主要任务就是析疑释难,指导学生自学钻研,补差与培尖,尤其是对那些知识技能上有缺陷的学生,教师特别要在课外采取一定的矫正措施,使他们及时弥补缺陷,为后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对那些学得较快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应在课外给以指点,让他们学得广一点、深一点。
(五)认真做好测试与评价工作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体现的理念,参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测试和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测试的内容和评价方法上要注意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发展的评估的机制。
2.测试可以分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等。测试方法要讲究科学性,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做出评价,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观察、访谈、对话、辩论、情景测验,以及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方式,并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老师评价三项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使用描述性、激励性的评语,为每位学生设置成长档案袋。
3.在进行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等检测之后,要及时分析统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在严格控制检测次数和提高测试内容的同时,注意提高评讲课质量,着力强化方法指导;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检测结果,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和不断地调整教师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六)认真开展课外活动
1.有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相结合,以语文数学英语之外的技能素质能力提升为主,每位专职自然(科学)和音体美劳计等学科老师,要至少带好一个校级兴趣小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每次活动不少于1节课;兴趣小组必须要有详实的活动计划和细致的安排。每学期末学校对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的实绩要进行适当的考核。
2.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行,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精心组织活动开展,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计划地制定方案,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要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