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认真贯彻落实《阜新市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通知》精神,落实区《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下面把我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举全校之力,加快信息化发展
我校现有微机210台,光纤已进入校园,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学校建有电视播音室、校园网主控室、电视闭路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建有100平方米的微机室、语音室和38个多媒体教室,我校班班都是多媒体教室。还成立了信息组,有两名专职的网管人员负责网络、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这几年,学校信息化的发展确实很快,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2004年底,全校教师都通过了微机二级考试。
1999年暑期,我到中华路小学任校长。作为校长,我把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当时在制定“学校5年发展规划”时,重点制定了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阶段推进。从建网、建库、建队伍的三步走策略,到今天已经基本实现。
作为校长,必须树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的理念,全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特别敏感。96年参加省技术代表团赴广东、深圳参观学习对我的启示特别大。
二是社会大背景呼唤教育的信息化,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已经落后了,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几年的积极实践,从建校园闭路系统,到建校园网,再到建学校网站,迅速实现了由“建”到“用”的飞跃。使网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所“大学校”,从根本上使我校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用好网络资源奠定基础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基础。我校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分类培训,分层次要求的推进策略。2001年,我校就着手培训网管人员,选宋立伟到大连参加人事部、教育部举办的网络培训班学习,为学校的建网准备管理人才,并邀请了辽工大信息化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使全校教师了解信息化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教师对信息化的认识。
其次,抓省、市、区、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培训与继续教育紧密配合。
再次,抓好全校教师的培训,提高全校教师运用计算机能力的水平。2002年,全校教师都已达到计算机应用初级水平。2004年,全校教师都已达到计算机应用二级水平,并都领到了计算机二级考试合格证书。
信息技术培训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打开了一扇通向自主发展之门,不断提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由过去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到成为手中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信息素养,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化成为可能。
三、以“四个一”为载体,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市《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四个一”主题活动和竞赛活动。学校制定了“四个一”活动方案,以“四个一”为载体,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学校注重加强对教师的引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的能力。“四个一”活动的开展,推进了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进程,促进了教师群体读书、学习、研究习惯的进一步形成,营造一种让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实践、边工作的人文环境。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服务于新课程改革,服务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把“四个一”的重点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上。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五年级语文课《第一场雪》,课文中写到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松树针叶裹得严严实实,吱吱作响。教师轻点键盘,屏幕上出现这些画面,把学生们带到意境之中去,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如五年级的数学课《圆的认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课件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常识《地震》一课中,教师用多媒体再现了地震的过程,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了地震的科学知识。
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功能可同步进行的优点,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多媒体课件能在大与下、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分解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互相转化,可超越历史,跨越时空,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每学期学校都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课的评选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名师上示范课,每名教师都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我们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课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然后,经过认真评选,把优秀设计发布到校园网站上,供全校教师学习、研究。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明确要求,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建立自己的网页,全体教师都要有自己网上学习资源包(文件夹)。
2. 展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网上教研
以往的备课、教材分析、试讲、说课等校内教研活动,由于教师工作繁忙,形式单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校积极探索备课方式的改革,网上备课应运而生。学校数学学科实行网上备课,以学年组为单位,确定好教师,确定好专题、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组内共享,并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进行修改,实际上每堂课都集中了组内教师的智慧。
学校开展了网上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反思。教学的反思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省的过程,是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是对教学行为、现象和问题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我们依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研修”等课题,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师教育行动研究,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诸如德育反思、教学反思、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生活反思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开展了网上探究式教研活动。学校网络教研主要是参与区教文局小学教研网。我校田芳、周艳秋、齐越、李艳芬、高雪松、孟繁涛都是学科论坛的版主。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集教师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教师们也把自己的困惑上传到学校网站,与其他教师共同探索,交流各自的看法,互相借鉴,提高理论素养。如:“如何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怎样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什么是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如何开展”等一系列主题。教师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选择各自的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开展咨询,相互切磋并提供服务,指导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这种问题与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有很强的生命力。
3. 分发挥网上育人的作用
上网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学校积极引导主动占领网络这个德育阵地。
开放学生论坛,进行网上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学校网站开通后,每天都有几十个学生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开展了争做“网络文明小使者”的大讨论,告诉孩子们怎样上网,可以在哪里发表见解,要文明上网。学校还号召全体教师以“辅导员”的身份登陆学生论坛,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解答孩子们的困惑,心与心进行沟通。
我校班主任老师都将自己的邮箱公布给家长和学生,家长和孩子有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班主任老师直接用邮件回复家长和学生。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家长、学生都喜欢。
现在我校部分班主任都在建立班级网站,像4年2班的宋老师、3年6班的齐老师等,发挥网络的育人作用。
实施“网上祭扫缅怀英烈”,激发爱国热情。
清明节,打开网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缓缓的字幕便跃入眼帘,伴随着悲壮而雄浑的乐曲声响起,整个教室立刻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包围。网站收录了近千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介绍。根据对烈士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不同,孩子们可以任意选择祭扫对象。在音乐的烘托下,读着先烈们的故事,仿佛在为他们娓娓讲述着那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件件激动人心的往事。许多孩子沉默了,坐在座位上泪光晶莹。“老师,我们为烈士献花吧!”“对,让我们用鲜花来寄托哀思!”于是,写满了心声的鲜花留言卡被孩子们恭恭敬敬地献上。孩子们用他们那纯真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崇敬,仰慕之情。他们一边写着留言,一边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说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学校开设了校园网心理专线,分为三个版块:教师专栏、学生专栏、家长专栏。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生,解答家长、学生的疑惑。
在线阅读让学生内心世界更美好。
网络设置了“电子阅览”、它是一个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空间,是提供给学生的一个纯净的读书天地。上千本文质兼美的少儿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吸引了大批的网络小读者,同学们被网站中丰富的内容吸引,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同学们体验到了读书、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老师们也鼓励学生将习作发表到网上,上网络作文讲评课,指导学生相互学习、交流评议。
四、信息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掌握信息化程度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话题。这对于长期习惯了一块黑板、一枝粉笔工作方式的教师来说,有种相当的难度。但这项工作从开始启动到今天,已经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 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专业化素养明显提高
无论你走进课堂,还是走进教师办公室,都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上备课,寻找资料,网上教研已经成为教师每天常规工作。在校园网的论坛上,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作品,以文会友,创建个性化的教育天地,多名教师建立“博客”,信息化改变了我们教育生活,带给我们许多工作和学习上的挑战,也带来了教师成长的快乐。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信息化已经把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2. 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变
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尽管这条道路还很漫长,但是我校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师们在课堂上已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创建了专题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专项服务,走进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追求和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正在变成广大教师自觉的行动。
3. 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得到拓展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研发课件、丰富学科的教学内容,重组教材,已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把身边刚刚发生的大事要闻开发为课程资源,在我校已是屡见不鲜。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已经变为现实,信息化使课程开始由预设走向生成。
4. 来了培训方式、教研方式和科研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研究方式、培训方式正在被以校本研究方式所替代。我校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正在走向网上进行,校本研修和教学日常管理也悄悄在发生着变化。信息化造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文化现象。
5. 望未来
我们深知信息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校将以市教育信息中心、区小教网为依托,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在信息化发展中快速成长。建成一支信息化、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办出有影响力的现代基础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来源:阜新市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