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28 组长 胡雪芳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确立有效教学观念,探索有效课堂,有效教研的模式,优化备课质量,提高上课效率,发挥作业效益,积极营造“向课堂要质量”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发挥好每一位老师的才华,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措施
1.根植有效课堂意识,做好“七认真”工作。每月组织一次“七认真”工作的检查和考核,重点在优化备课质量,提高上课效率,发挥作业效益上,本学期的重中之重是课前准备。
2.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针对课改精神进行专题评课、磨课,不断的总结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成功之处,注意积累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不足地方。每次都做好记录,每月做好一次总结。
3.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理想课堂实践课,期末整理成一本研计课说课、教案和评课、授后反思集各一本。
4.组织老师进行七认真自查、互查和检查,规定每天上完课要及时进行授后小记,授后小记有数量有质量,每周五发送下周教案。
5.继续实行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尽快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6.充分利用好《口算簿》,每天安排相应的内容进行练习,逐步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每学期组织一次年级口算比赛。
7、充分利用好《小学生数学报》,做好“奥数”的辅导、参赛工作,并争取获得好成绩。
三、活动安排
周 次 | 活 动 内 容 |
1 | 制定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强调“七认真”工作要求 |
2 | 李俊新试上《倍的认识》 |
3 | 组织“学科解题能力”测试及讲评 |
4 | 李君老师上教研课 |
5 | 看徐斌老师的录像课《倍的认识》 |
6 | 邱玉军老师上教研课 |
7 | 六认真组内检查 |
8 | 于玲老师上教研课 |
9 | 吴菊贞老师教研课 |
10 | 张建其老师教研课 |
11 | 丁叶丽老师上教研课 |
12 | 高健老师教研课 |
13 | 仲崇恒老师上教研课 |
14 | 卢安东老师上教研课 |
15 | 胡雪芳老师教研课 |
16 | 探讨综合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
17 | 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
18 | 制定复习计划 |
活动时间:
1、每周五下午;专家来校指导时为双周的周五下午。
2、根据学校安排,活动如有调整,提前通知。
活动地点:具体班级听课,二楼会议室评课。
活动时间 | 2.25 | 活动地点 | 五一班 |
活动内容 | 布置开学工作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关于备课 1.格式统一,记号统一。 2.作业错的地方做记号再订正。 二、关于口算: 1.低年级重视口算的训练: 训练形式:口算心算本,口算卡片。 2.高年级重在口算本的训练,尤其是正确率和速度。 3.时间:课前2分钟或早读课。 4.学期末年级进行口算比赛。 5.平时的口算本要注意检查。 三、关于《数学报》: 用足用好《数学报》,时间主要集中在早读课,形式类似于以前的课前3分钟。 1.1-2年级:暂时有老师通过阅读报中的“数学故事”,以后逐步过渡到学生阅读。 2.3-6年级:有学生主讲。 3.注意资料的积累,期末装订成册。 四、关于学科解题能力竞赛: 5月份进行,做好准备,平时注意复习。 |
活动时间 | 3.6 | 活动地点 | 二楼小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李俊新试上《倍的认识》,朱宏伟校长指导。 | ||
参加人员 | 全体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李俊新试上《倍的认识》 二、课后,李老师说一下本次试上的感受。 三、评课:(朱宏伟校长点评摘要) 1.整体感觉 对教材的把握非常好,复习铺垫简洁有效,练习设计丰富有层次,整体效果非常好。 2.多找不足,思考突破、改进的地方 (1)复习:保留 (2)新授:老师的节奏要适度把握,每一层次落实到位。 一份数、几倍数这里要适当放慢。 关键点要细致到位;媒体的制作更需精美;要强化一份数;4幅图以后的归纳,语言要推敲。 (3)需动脑筋:素材。 怎么通过素材的变化增加整堂课的亮点? |
教研组活动记载
活动时间 | 3.15 | 活动地点 | 五一班 |
活动内容 | 仲崇恒老师讲评“学科解题能力测试卷” | ||
参加人员 | 40周岁及以下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分发试卷 二、总体情况: 大部分老师完成得都很好,表扬丁叶丽老师取得最高分。个别题目解答上存在普遍问题。 三、逐题讲评 填空题:总体不错,重点讲评第七、八小题。 图形题:重点讲评第十五题。 简述题:错误相对多一些.每题都讲评的非常详细。 解答题:重点讲评第二十三和二十五题。 四、完成订正 |
活动时间 | 3.22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李君的教研课《多少的比较》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李君老师说说自己上课后的想法。 二、苏主任评课: 优点:非常加强学生语言规范的训练;新授时先放再改,这样做很好; 老师的语言非常精炼、到位又有趣。 建议:练习还需有层次。 三、老师们的评课 1. 过渡语非常自然; 2. 练习中和45比较那一题,45最好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 3. 李老师非常冷静; 4. 对题目要求的理解指导非常细致; 5. 2个练习的设计非常出彩:老师说悄悄话,贴数字。 6. 可以再新授前安排一道复习题:数的大小比较。 7. 新授时,小猴和小狗比完后再和小猫比一下。 四、反思与收获 平时注重语言的训练,不讲废话;做课件时不需要太花,讲究实在。 |
活动时间 | 3.29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看录像课徐斌的《倍的认识》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徐斌在3月27日上了一堂《倍的认识》,我校老师录下来之后带回学校供所有数学老师学习。 一、 看徐斌的录像课《倍的认识》 二、 大家说说这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 例题的处理上考虑了一个完整性。 2. 引出倍的教学时用了两句话,比较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3. 算式的引入放在例题的教学上,突出了算式的重要性。 4. 教材后面的练习用足用好了。 5. 线段图一题的处理非常好:通过变魔术,把彩带变窄在变窄,让题目既有趣又沟通了联系。 6. 教具的制作非常精美。 |
活动时间 | 4.3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邱玉军的教研课《轴对称图形》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邱玉军说说上课后自己的想法。 二、苏丽华主任评课: 1. 导入的比较好 2. 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出现在黑板上要加强强化。 3. 4个比较难判断的图形可以适当挑一个放到前面,加以讨论,突出不是同方向的图形。 4. 对称轴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能指出就可以了。 5. 4个图形的判断对折就可以了,同时要说清是什么图形。 6. 老师要有从对折到观察的一个过渡环节的设计。 7. 学生做一个轴对称图形:时间分配的过长。 需要学生明白设计的窍门是先把纸对折再剪,要让学生有这方面的领悟。 8.画另一半时,可以让学生先想象,强调走反方向。 |
教研组活动记载
活动时间 | 4.12 | 活动地点 | 各办公室 |
活动内容 | 六认真检查,迎接市教育局的督导 | ||
参加人员 | 胡雪芳、卢安东、李俊新、于玲、高健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严阵以待,随时准备。 二、检查内容:上课、备课;培优补差、研修、作业等。 三、要求: 1.备课:授后小记(不雷同,3行),超课量一周。 2、作业 及时批改、细致规范。 杜绝缺做、漏批现象。 3.培补:内容详尽,效果表述详尽。八、活动: 4.研修手册:听课满5节,教研活动记录满2次,讲座和读书笔记各一次。每个项目都要填写好。 四、反馈检查下来的情况 大部分老师都完成得很好,个别老师的资料还需查漏补缺。可利用双休日抓紧补好。 |
活动时间 | 4.19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吴菊贞的教研课《认识人民币》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 上课老师说说教学构思 二、 老师们的评课 1. 把练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很好的串联起来。 2. 老师语言简洁、干练。 3. 1元=()角,都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 4. 有很多亮点,比如:分类。 5. 设计了“一元超市”,拿相同的纸币设计的很好。 6. 如能再让学生拿拿其他的拿法则更好。 三、苏主任评课 1.爱护人民币,不是爱惜。 2.给人民币分类时,可制作一个纸篓。 3.拿一元2角时,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的,马上让这位同学上讲台排好队准备展示。 4.用连线的方式来表示2件商品共一元。“圈”可能学生不明白老师的要求。 5.介绍纸币时恰到好处。 |
活动时间 | 4.26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于玲的教研课《认识正比例》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上课老师说说教学构思 二、老师们的评课 1.总体设计较好; 在处理例题时,80/1=80,应提问一下每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在出示完整概念时,可以多让几个同学说说重点有那几点? 2.在算比值时,要说明一般的方法,即按照常见的数量关系。 3.练习的设计有层次,形式也多样。 4.老师的语言有点多,一开始部分有点急。 5, .在讲解例题时就要明确判断的2个要素。 6.整体感觉是可以的 7.结合理财和节约,渗透在某个练习中。 三、苏主任评课 1.总体编排是不错的。 2.板书时就按照书上简单的形式来写,写成填空形式。 3思考题和判断题可以换一下位置,判断题要训练学生说。 |
活动时间 | 5.3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丁叶丽的教研课《统计》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上课老师说说教学构思 二、老师们评课 1. 在算8头大象时,可追问学生为什么不用加法来计算。 2. 计算14*2时,把口算和竖式结合起来,比较好。 3. 20*3,计算时2*3=6,这个2是否应该问一下这个2表示的是2个十。 14*2,计算时把算法和图形结合起来很好。 4. 简写这边这样处理有点不顺。 5. 老师教完竖式时,没必要让学生再完成2道竖式,可教完简便方法后再让学生练习简便方法。 三、苏主任评课 1. 时间把握的很好。 2. 20*3,口算时,老师要说明2个十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把算法和算理沟通起来。 3. 14*2,竖式该怎么列这一部分中,把口算的想法和竖式练习起来非常好。列竖式时没有必要强化一开始的竖式,只要交代一下就可以了,重在一把写法。 4. 气氛上可以更活跃一些。 |
活动时间 | 5.10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内容 | 张建其的教研课《用字母表示数》 | ||
参加人员 | 全体数学老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上课老师说说教学构思 二、老师们评课 1.“猜一猜”这一部分的问题有点混乱。 2.看完动画后应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苏主任评课 1.有自己的想法很好。 2.年龄问题上:X+20,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它表示的是什么?所以表示数量,能看出老师年龄比学生的年龄怎么样?说明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3.看完动画后,要引出规则,规则应出示在屏幕上,然后看着规则改写公式,接着完成书上的练习,再判断。 4.练习的形式不错的。数青蛙时可顺着学生的回答出示a只。 5.老师的语调不错,挺能调节气氛的。 6.猜年龄时的课件制作如能有动画则更好。 |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自然教室 | |
活动内容 | 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 | ||
参加人员 | 全体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听课 1.听卢安东的展示课《数字和信息》 2.听仲崇恒的展示课《认识面积》 二、集中在自然教室评课 1.上课老师说说设计意图 2.各听课老师评课摘要 《数字和信息》 (1)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特殊号码与普通号码作比较,二维码的引入比较新颖,如能战士一些外地的身份证号码则更丰富。(2)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体现出来,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3)在身份证上,583、523的处理上老师非常严谨。 《认识面积》 (1)通过摸、擦让学生深刻感受面积的含义,对地图的研究比较全面;(2)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通过数格子来判断非常突出单位的统一;(3)层次清晰,老师的动作就是一种暗示。比较面积的三种方法其实就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区别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很有必要。 |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书法教室 | |
活动内容 | 仲老师辅导“解题能力竞赛” | ||
参加人员 | 全体4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每位老师独立完成2份练习卷 二、集中在书法教室评讲 1.大家说说两份试卷中哪些题目是比较困难的? 2.根据提出的题目,先让有方法的老师先来讲解; 3.仲老师把大家都有困难或有争议的题目进行集体评讲; 4.老师们完成订正。 |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
活动内容 | 孙海霞的教研课《计算复习》 | ||
参加人员 | 全体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上课老师说说教学意图。 二、评课 1.评讲错例时,老师可选择一些典型的错例进行呈现; 2.各种错例如能都呈现出来则更好; 3.善于调动课堂气氛,课堂节奏可适当加快; 4.最后如能出示几道思考题则更好; 5.超市里的两次情景,是否可以整合为一题; 6.50元买书包够不够?学生的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可适当多设计一些内容; 三、苏主任评课 1.对学生回答不是很好的时候,老师也能很好的处理,均能鼓励、表扬他,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复习课后可安排一些独立的练习过关题; 3.超市情境的设计比较好,错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节奏可适当加快,小结也可通过错例来总结。 |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三楼会议室 | |
活动内容 | 吴菊贞的教研课《解决问问题的复习》 | ||
参加人员 | 全体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吴菊贞说课 二、老师们评课 教学风格非常干练,课堂教学层次分明。 三、苏主任评课 1.老师表达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对于三种情况的复习; 2.“自我小测试”设计的很好,复习课很有必要有学生独立完成得练习; 3.最后还有老师的小结,很合适; 4.课的形式、结构很好,老师进步很快。 |
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三楼会议室 | |
活动内容 | 高健的教研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 ||
参加人员 | 全体 | ||
请假人员 | 无 | 原 因 | |
活动记载: 一、高健老师说课 这个教学内容的参考资料很少,尤其是公开课很少,所以很想挑战一下自己,试着上上看。 二、苏主任评课 1.教学例1时,要说明“两地”、“同时”、“相向”这三个相遇问题的三要素; 2.例题1的线段图,老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画,并做一定的指导; 3.通过线段图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使学生领悟到线段图的优点; 4.第二种方法中,也要让学生领悟到“计算比较简便”这一优点。 |
数学教研组活动总结
日期6.27 组长 胡雪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校教务处等科室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数学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数学教学水平及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数学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学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学习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又为了参加5月份的市解题能力竞赛,定期开展了解题能力培训和测试。理论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工作。
(二)规范“七认真”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狠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通过督促、检查,老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周自查、每月互查、教务处抽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每一位老师的数学教学工作规范、扎实。
备课和上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各年级老师都能认真备课,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经常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年轻老师分享,让他们不断完善备课、上课。工作刚满2年的青年老师坚持听师傅上课,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每两周上交一份听课感受或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力争早日站稳讲台。
日常教学中,主抓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训练,尤其是口算能力的培养。从开学初的定计划,到学期中的检查,到学期末的比赛,每个老师都能坚持每天2、3分钟的口算练习,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口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小学生数学报》是我们的另一个抓手,不但对于优等生,更面向所有学生,要求用足用好每期的报纸,结合各种形式,让学生们都学到很多数学书上没有的知识,进一步完善课堂上的内容。
有了老师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一个学期下来,我们数学组各年级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数学培优补差方面有了突出的进步。
(三)组织数学教研活动,提升老师业务水平。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组内就安排全体教师每学期教研课,以及专家每两周一次来校指导活动。教研活动采用互听课,挂牌课以及赛课等多种形式,磨好课,深入探讨现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组织老师们大胆尝试新做法,讨论新问题,研究新办法,总结新经验。尤其是青年教师,每人安排了两次专家面对面指导的机会,通过上课、评课让青年教师更清楚自己的薄弱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中年教师也丝毫没有放松自己,不但在评课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是利用各种机会上展示课,示范课,不断完善自己。
(四)抓好数学培训、比赛活动,共享教研累累硕果。
除了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数学教学培训和比赛活动。本学期,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数学比赛,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抓住了每一次数学教师比赛的机会,如火如荼地开展教研活动,为参赛老师出谋划策,不厌其烦地给参赛老师磨课、评课,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发挥了数学组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教研氛围,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每一张奖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李俊新老师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仲崇恒、胡雪芳、李君老师在昆山市举行的教师解题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高健、张建其等人分获二、三等奖,同时仲崇恒、李君老师还将代表昆山参加苏州市的解题能力竞赛;李君老师参加市和教研片的研讨展示活动,获得好评;李俊新、高健等老师设计的教案,获得了苏州市小学数学教案评比一、二、三等奖,还有多人的论文在各级别的论文评比中获奖等等。
总之,这是数学教研组辛苦的一个学期,也是有收获的一个学期。相信只要我们玉峰数学团队万众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