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江苏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21530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学教育目标由“双基”扩展为“四基”。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强调,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张天孝语)。注重过程性体验,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意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体验”基本含义的描述是“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由此我们发现, “特定”和“主动”,是能否落实体验的两个要素。两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特定情境的活动是参与的基础,是影响活动质量的前奏,主动参与的程度是检验活动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仅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一、在操作活动中体现多层次体验
【案例1】吨的认识(许科勤执教)
1.师生合作,初步体验1吨有多重。
(出示1袋大米)每组发1袋10千克的大米,小组里的同学按照组号轮流抱一抱,并说感受。
选班里的“大力士”来搬大米。教师一袋一袋地递加,直至搬不动。
想象推算:接着往下算, 10袋呢?100袋呢?
说明: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2.小组活动,进一步体验1吨有多重。
小组活动:按组号每人轮流搬一次,在小组内互说感受。再填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重的物体是1吨,把结果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3.自主推理,体验1吨有多重。
学生看图说:分别是什么,多少个重1吨。
4.归纳整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吨的认识”新授过程中,许老师分四个层次创设了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首先,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接体验一袋10千克的大米有多重,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推算、想象间接体验1000千克有多重,初步建立1吨的表象。接着,开展小组活动,借助不同的物体进行推算,进一步建立1吨的表象。然后,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某种物体多少个重1吨,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一步丰富1吨的表象。最后,通过组织学生对上面三个层次的活动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以及它们不同的体验方法。在后续的巩固练习环节,许老师更是匠心独运地安排了一个拎1吨水倒入婴儿塑料泳池的群体活动内容,学生通过身体性的体验、思维性的参与,拉长了学生体验的过程,使得“吨”逐渐浮出“水”面。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积极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做”数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在体验活动中更为突出,它要求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二、在生活观察中突出多样性体验
【案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学习“两位数乘法”的时候,老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首先把学生带到报告厅,让学生统计座椅的数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报告厅座椅分单号与双号,学生跑前跑后,很快数出排数,计算出座椅数量。
然后把学生带到操场的看台边,让学生分组统计看台座椅的数量。同学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数蓝座椅,有的数红座椅,有的数黄座椅。开始,他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可是马上发现看台是以主席台的中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所以只要数出一边就能算出全部,同时红、黄、绿座椅都有11排,只要数出它们每排有几个,利用乘法就可算出结果。但蓝座椅每排数不一样,所以不能用乘法计算。通过计算,他们求得座椅的数量。
通过活动,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也真切感受了一千、两千究竟有多大,增强了学生的数感,更在这些色彩艳丽的座椅的穿梭之中体验了数学文化的魅力。
【案例3】公顷的认识(卢安东执教)
我们充分利用我校校园面积大的优势,把课堂搬到了田径场,首先量出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围绕这个正方形走一走,看一看,反复体验,真正感受到1公顷的大小。接着让各小组选择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地方,估测一下它的占地面积大约有多少公顷?或者需要几个才能达到1公顷。学生汇报自己测量情况,大家使用计算器求出面积。
生:我们小组测量的是篮球场,长是48米,宽是40米,面积是1920平方米,大约5个这样的场地面积是1公顷。
生:我们小组测量的是体育馆,长是40米,宽是24米,面积是960平方米,大约10个这样的场地面积是1公顷。
生:我们小组测量的是大花园,它是一个圆形。直径30米,面积约是700平方米,大约15个这样的花园面积是1公顷。
……
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物象作为支撑。所以,体验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概念或者定理的课堂教学,更为有价值的是要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生活。上面的两个案例就是具有这样开放的教育视野可谓“跳出数学教数学”。其中“合作交流”是重要方式。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在课堂融合中强调多角度体验
【案例4】平方千米(朱向明执教)
第六册《社会》“认识我们的世界”一课中,有一部分内容概要介绍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即不仅有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土上万平方千米的大国,也有人口不足1000人、面积不足0.5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梵蒂冈。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袖珍国?
生:袖珍国就是很小的国家。
师:从哪里看出梵蒂冈是很小的?
生:这个国家只有1000人。
师:还可以从哪方面看出它是袖珍国?
生:它的国土面积不足0.5平方千米。
师:0.5平方千米有多大?
生:0.5平方千米=50公顷=500000平方米
师:如果这个国家的国土正好是一个长方形,请大家估计这个长方形的长可能是多少,宽呢?
生1:长500000米,宽1米。
生2:长250000米,宽2米。
生3:长1000米,宽500米。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1000米和500米又各有多长?
师:我们骑车的速度大约每分200米,那么行1000米和500米各需几分?
生:行1000米要5分,行500米要2.5分。
师:到此,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在这个国家骑车只要5分钟就出国了。(教室里一片哄然大笑)
师:2至5分钟骑车出国,这么容易说明了什么?
生齐说:国家很小。
上面的案例让笔者很感动,更让笔者深刻认识到体验无处不在。传统教学的种种强调了教学的专业性,限制了课程的融合,如今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发展个性、展现自我的体验式学习。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让学生积极、生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主体性活动,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真正把学习过程视为自己的生命历程。
在这个经历过程、形成经验的完整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至少有两方面:一是创造特定体验活动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努力,促使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中又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得学生的“数学现实”中具有深厚的数学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