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程意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1-10浏览次数:115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肖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即首先需要考虑的还不是如何有效的教学,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等。而这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怎样的?教育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和使命?如此一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就远远不只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而更应该关注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为什么要开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为什么要强调课程综合化?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因为,教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 
  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首先有赖于教师在课程创生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教师是课程的建构者,这样的课程强调和突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以及在课程中的体验。它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课程不是外在于学习者,也不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学习者本人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就不存在课程。从心理基础而言,这样的课程比认知过程广泛,强调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即除了认知过程之外,学习者的其他心理成分同样是实施课程必须考虑的。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作为性情中人,最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重要原因,因而教师的成长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的教师。因为,不同的学科教学,尽管都有自己一些具体的目标,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完整的人,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民主社会的建设者。学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应该自觉地朝向最高的目标,并使其作为一个步骤而存在。 
  一些学习主题相对于另一些主题而言,的确可能更为重要,那是因为在奠基一个人终身发展和创造未来的能力方面,它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没有什么学习主题是不可或缺的,那是因为公共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学习主题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有着多方面的价值,重要的是高品质的学习过程。强调这一点的用意在于教师需要参与课程的开发,更多地因地制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只有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才真正有内在的兴趣。 
  课程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地深入下去,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的探索过程,它带来挑战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 《中国教育报》2003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