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份教师读书随笔精选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03浏览次数:1100

追梦书海,采撷教育真谛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钱丽娜

        一位六十岁的老人,一只眼睛紧闭着;一只眼睛睁着,流着眼泪坚持为他的学生上完最后一节课,到医院后经检查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南京名师——吴非。

        他的代表作《致青年教师》是一本影响了众多教师的教育短文集,书中汇编了85篇文章,涉及到学校管理、课堂教学、道德养成、课程建设、教育评价、学生心灵等诸多方面。文章短小精悍,文字隽永深邃,读来启发良多。吴非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着急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 “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素养。书是写给青年教师的,但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仔细品读。    

        第一章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正是如此短短的一句话,对于在工作中产生不少困惑的我来说,已是茫茫雾霭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继续看下去、问下去。  在读《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时,感慨颇多。“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是的,良师之于学生,就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一般,有了教师的指引,学生才能一步步加深对学习的兴趣。而这之中,教师心胸对学生的心理,习惯,行为的影响,更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甚至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竞相模仿,因为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能量,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是教师的职责之一。 作者在这一辑中对于教师是这样定位的,“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是啊,只有能够真正指引学生,带着他们往光明的方向前进的教师,才是我们想要追求并且渴望成为的“良师”。

        吴非老师在书的第二辑中讲述了很多发人深思的问题,提供了真正帮得到我们青年教师的建议。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便是《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一章。 初见标题时,我将其解读成“让学生喜欢我这个人”。然而经过细读之后才发现,“喜欢这门课”与“喜欢这个人”,根本就是两码事。吴非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关于学生在课上不停地看表确定时间,这并不代表学生对教师不尊重,不喜爱,只是这一份尊重和喜爱,仍不足以支撑他热爱教师所执教的这门课。只有“把听课当成是一种幸福,他能有所‘获得’,他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这是一种来自学生对课堂的向往和喜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而,  倘若这一份喜爱仅仅维持在对个人的程度上,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无法冲破教师个人的禁锢,对学生的长远,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呢?这似乎不是这一章的内容就能完全概括的,其实吴非老师在这本书中,已经把大部分答案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在这一辑中,便能觅得几丝踪迹。其一,比一般人善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在学生面前反反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却时不时忘记提醒自己,你也该学习了。一个饱读诗书终身学习的老师,他的习惯,他身上所透出的书卷气,难道还不足以让学生折服,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心理吗?其二,比学生更加认真。“为人师表”一词虽然时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然而真正将“每一天都当成现场直播”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关于如何让孩子喜欢上我的课,建议可以说在整本书中都有所体现,需要我们每一次的认真阅读和积累,向着成为一名合格青年教师的目标前进。

        【《致青年教师》 作者:吴非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10年】

 

           我读《这不是一本图画书》

                        高子阳

        【阅读时间】2017.2.20

        【阅读收获】 一气读完《这不是一本图画书》,合上书思考,这本书对我的创新读写教学有什么用。想了许久,思路越来越清晰。 这真是一本奇特的书,奇特到这是一本引导孩子看纯文字书的好书。 儿童是非常喜欢图画书的,真正的幼儿阅读,孩子肯定是在看图,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文字展现给他们的图实在是太单一,太没有味道。孩子是要长大的,纯文字的书是必须看的。当大人给孩子一本纯文字的书时,许多孩子肯定是不愿意的,原因只有一个——难!心里上怕“读不懂”,怕大人们对其说三道四。孩子是来打拼世界的,面对这一难,其实孩子内心里也有着某种不怕。所以,他们会在大人不在的时候,悄悄地打开。打开后,他们读着,跳着读,这些文字居然不是陌生的,因为他们看图画书多了,这些字早就出现了,早就存在大脑里了。再加上上了小学一二年级,课堂上又学了不少,所以读是可以进行下去的。这就是第一次读纯文字书的感受。用这本书来教,孩子们肯定会得到一种力量,那就是从此告别图画书,看纯文字的书。纯文字的书读了,读多了,说明孩子真的长大了。 我用这本书,可以开启桥梁书、纯文字书的教学。一本非常可爱的书。

        【《这不是一本图画书》,意大利 塞尔乔欧·卢兹耶著,梅思繁译,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教育孩子从尊重开始

              ——《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读后

                               王晓婷

        对于王宏这个名字,我其实很早就了解到他了。在大学修心理学这门功课时,为了更好地学习,增长知识,我翻阅过她的资料和书籍。而《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这本书我倒是第一次看,给爸妈们一些“治孩”的方法和对策。

        王宏是一个18岁孩子的妈妈,虽然是心理学硕士,但专攻的是认识心理学方向,即使研究和讲授有关儿童心理有关的课题,对于亲子教育、心理咨询的了解也仅止于一些课堂上的学习,因此碰到自己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问题,有时也束手无策,甚至她有时候对自己也感到失望。而让她转变心意、重招信心的契机是,2004年5月她参加了“父母效能系统训练”的团体领导者培训,默默的她于6月底辞掉了原先待遇不错的工作,决然地迈向以家庭教育和咨询为终身职业的道路。家长是一种职业,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除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之外,更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作为家长,需要我们掌握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虽然我还没有作为人母,但是我的职业也与教育有关。作为一名老师,也是一位准妈妈,我深有感触,也深受启发。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从尊重开始。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同样。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会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教育专家介绍,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这本书虽然是让父母们看的,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学习如何治理班里的熊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所以我推荐家长和教师们一起来阅读,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王宏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

 

一位学习落后学生的心声

——《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

汤钧

        陪伴儿子学习,偶然翻到一本他正在看的书《35公斤的希望》。这本书是一个读书特别差的学生自传,用他的话说,“没有一所学校要我,哪怕是收所,他们都觉得我会给他们带来坏影响。”而正是这么一个学习差劲学生的心路历程深深的吸引了我。只是随手一翻,却一发不可收,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起来。所谓的开卷有益,大致如此。

        他在体育课上的调皮捣蛋为他的同学们带来了笑料,而这些笑声他很自己很享受。于是他渐渐地成为了班上的小丑。同学们笑话他,老师们讨厌他,最后他被退学了。作为老师,我看到了一个学校底层的学生对学校的控诉。第一次总算是彻底的了解了这样的学生的想法,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推荐给所有的老师看看。这样,我们对于学生的看法也许会更加的多元化一些。

        在这所学校中,他没有丝毫的存在感。人的能力有不同,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长于学校生活。所以他只能以“小丑”的形式来引起别人的关注,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样的孩子,他希望得到的只是一次小小的关注,一次无所轻重的表扬。而他的老师们却都没有注意到。做不成伯乐,却也要避免成为屠夫!再差的孩子,我们也要给他一缕阳光。只要老师有心,总找的到这样的机会。甚至就是让孩子做劳动,这也可以让这些学习落后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温暖他们的心。曾经就有这么一个孩子,每次班级大扫除,他总是抢着要拖地。就这样,他为班级服务了两年,地板锃亮。当他读完初中,再次回到小学看望我的时候,竟然哭着说,他以后死也不会去看望他的初中老师的。我问原因,他没有说,只是哇哇的哭着说死也不会去看。15岁的大男孩,当着一办公室的老师哭成这样,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

        一个学习落后,被学校开除的家庭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啊!这本书很好的为我们展示了这样的场景。孩子是真的会被教笨的!是被我们不断地呵斥给弄晕了。所以说,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不适应,如果家长和老师的态度越平静,并且坚持的时间越长,可能对于孩子的帮助就越大,孩子的成长也会越快。我们家长千万不要把学校的学习变成一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战争,不要让学习成为家庭成员中彼此的折磨。似乎,只要一谈到学习,孩子总是能很轻易的就拨到家长那根敏感易怒的神经。其实,站在第一位置上的人不一定是胜利者,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在那条长长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强过追求最好。学习也是如此。幸福感应该是一个家庭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特别赞同本书中爷爷说的话“孩子,你能离开一段时间,呼吸点新鲜空气,能看到些别的东西,应该是件好事。你在父母身边会透不过气来。你是他们的独子,他们只有你,他们只会盯着你。你爸爸妈妈老师吵架,那并不是你的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根源在他们自己身上。”

        做老师、做父母,都不易。且行且思考!

       【《35公斤的希望》,(法)安娜 嘉瓦尔达著,新蕾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