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演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01浏览次数:1169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
    早在2012年,我们曾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调查:“数学家知多少?”汇总结果出人意料,也发人深省:“六年级学生,平均知道数学家的个数竟然小于6。”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文化”已然作为教学理念和教材组成出现在教师面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你知道吗?”板块中结合学习内容先后介绍了陈景润、祖冲之、哥德巴赫、布丰等数学家的生平事迹。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尾的欣赏拓展环节也多有提及数学文化的内容。对于数学文化,课标做了要求,教材做了编写,教师也做了呈现。但是,为什么学生那里了无痕迹呢? 要让数学家的故事或精神走入学生的心里,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方式呢?数学阅读,数学日记,数学小报,数学讲座,都曾被我们一一打量过。最后决定采用“数学演讲”的方式。可是又该怎样讲?讲什么?什么时候讲?怎么做效益最大化呢?于是,小学生数学微演讲的课题随之而来。
    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角度出发,从理论学习到教学实践,再到经验提升,既能厘清“数学演讲”“数学文化”“数学课程”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基本特征,同时丰富“小学生数学演讲”“微课程开发”“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着力形成“数学微演讲课程”的系统认识,开发和利用数学文化资源,强化对数学文化的本质追求,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和策略做出有效的实践探索。
    演讲的重要意义在于敢于说话的孩子理性而聪慧,敢于登台演讲的孩子更有自信和自我约束力。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全面经历数学阅读、数学写作、数学演讲的融合贯通的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必将进一步凸现数学口头表达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促进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演讲: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大体有如下四种: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数学微演讲:在当前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流行的“微”背景下,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演讲最好也是“微”的。之所以定位在微演讲,一是时间短易操 作,二有时代特色。我们理想中的“数学微演讲”是离儿童更近一些的、离实际课堂更近一些的、离数学文化更近一些的、离学生生活更近一些的、离数学素养更近一些的一种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微演讲是由小学生作为演讲者、时间为两分钟左右、围绕数学内容开展的数学学习和交流活动。与常规的演讲另一个不同点是有视频记录。学生演讲时由教师或家长使用摄像机、手机等数码产品同步录像,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参加演讲的兴趣,也可以方便演讲作品的分析、分享、保存和使用。数学微演讲,可谓一举多得,它是一种数学阅读,是一种数学表达,也是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科数学角度上说,小学生数学微演讲让数学的学习变得无处不在。
    校本课程: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走向校本》中指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教师为学校、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推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数学微演讲校本课程:是与时俱进的、为儿童特地设计的校本课程,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为主题、以综合提升为目的。从儿童角度看,数学微演讲的积极影响更加深远。它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规范儿童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丰盈童年数学体验。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小学生的“数学演讲”,国内各种教育教学报刊中没有出现此类系统研究文章。在中国知网输入“数学演讲”作为主题及关键词查找1989至2014年间仅查到三篇,从文中看数学演讲基本上停留在设想或尝试阶段,偶尔的演讲内容也是零散的,演讲活动没有常态化,更没有系统化,并且和课堂教学、和数学教材关联程度不紧密。以“小学生+数学演讲”在百度搜索查询到的只是极少量的“数学演讲稿”。囿于手头资料和条件限制,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没有查到。五年前,我校及有关新教育实验学校,曾经开展了培育卓越口才的演讲活动,涉及极少量数学演讲方面的内容,即便如此,我们也从中认识到数学演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014年,我们申报了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六期教科研立项课题《基于苏教版教材的小学生“数学微演讲”的实践研究》(批准号 :2014-02-25)。该课题实施两年来,我们从教材和儿童的角度,对演讲和内容、形式做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中期报告《数学演讲:让学生以出彩的方式学习数学》发表于《新课程研究》2015年第2期。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数学微演讲完全可以承载更大的价值,它不应该是独立而游离在小学数学教育之外的一个个视频,应该有更加完整的内容规划,应该成为数学演讲课,从学生的视角打量数学学科知识,以学生演讲资源来反哺课堂,从而实现数学微演讲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假设和重点难点
    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一是“讲什么”,教师要有“为儿童的特设境遇”,并充分考虑“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基于小学数学教材和儿童需求,研究数学微演讲文字材料的来源和加工,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生活中的数学、解题技巧和数学学习经验等。二是“怎么讲”,丰富小学生演讲的表现形式,现场演讲和录播式演讲相结合,开展家校合作,构建小学生数学演讲的评价机制,探索现代媒体的有效表现手段。三是“怎样评”,确立小学生数学微演讲的评价标准。四是“怎么用”,探索小学生数学微演讲资源在数学课堂中融合的有效途径。
    子课题设计
    从校本课程开发、数学演讲内容、课堂教学及学生活动等方面细分为5个子课题。
    ①数学微演讲的课程内容设计研究。包括“数学·史”微演讲内容的研究;“数学·人”微演讲内容的研究;“数学·事”微演讲内容的研究;“数学·情”微演讲内容的研究。
    ②小学生数学微演讲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③数学微演讲与课堂教学融合途径及时机的研究。
    ④演讲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关联性研究。
    ⑤数学微演讲校本课程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研究重难点
    在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突出落实“数学素养”为核心。重点是加强实践反思,保证活动常态化和优质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难点:主要有挖掘教材资源,由教师或学生选择、设计出紧密贴合教学进度、适合小学生数学演讲的内容。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理论基础与方法
    研究思路和过程
    数学微演讲,是基于儿童,基于数学的一种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微演讲,从实施之初,我们就必须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讲与数学有关的内容,讲与学习有关的内容,讲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坚持边实践边反思,在演讲内容、演讲场地、演讲人员构成、演讲成果分享等方面不断探索,使数学微演讲成为一种融合数学阅读、数学表达、数学体验三位一体的数学学习新范式。用团队持续的学习和思考,完成数学微演讲校本教材的编写,开展有关数学微演讲的课堂展示和学生演讲现场评比活动,切实保证“数学微演讲”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规范儿童思维,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同时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丰盈童年数学体验;并且在这样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教师数学视角。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微演讲的研究起主要指导作用,要求活动动机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为了支持小学生作为演讲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研究过程中要为小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数学微演讲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理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深化有赖于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合理应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精选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能体现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作为演讲内容,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
    课题研究原则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①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是可以通过数学演讲活动得到发展的;
   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等情感因素可以在数学微演讲活动中得到丰富和完善;
   ③小学生数学微演讲活动可以促进数学阅读和数学写作的进行,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④数学微演讲资源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表现形式,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效度。
   ⑤数学微演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促进教师深刻理解儿童,系统掌握小学数学教材,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实践水平。
   可能创新之处
    对小学生数学演讲的目的、内容、途径、表现手段及培养方法给出我们的思考,形成国内首套小学生数学微演讲的校本教材,并建构一些卓有成效的课堂融合案例。
   七、研究进度与预期成果
   研究进度
    1.研究准备阶段(2016.06~2016.09)
    成立课题组,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与分工。
    搜集、学习本课题的相关理论和媒体技术;撰写申报和课题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6.10~2018.05)
    尝试实验阶段(2016.10~2016.12)。主要对本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合理分解,瞄准研究重点,抓好个案研究,注重研究经验的提炼与整合,完成各重点内容的研究报告。
    反思调整阶段(2016.12~2017.02)。针对第一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适当调整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内容的侧重点,并以案例、札记或论文的形式积累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课题组成员加强教学实践、实验交流和理论学习。
    验证完善阶段(2017.03~2018.05)。总结前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适当扩展研究范围,验证和完善研究成果。举行一次研究成果汇报(上课、讲座、论文交流等),为研究总结和成果推广做好准备。
    3.研究总结阶段(2018.05~2018.08)整理资料、调查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评审、鉴定、结题、推广。
    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课题开题报告
书面材料
陈  蕾,仲崇恒
2017.05
课堂教学融合课例
教学光盘
张健其,高  健
2018.01
课题研究论文
书面材料
胡雪芳,李  珺
2018.01
课题研讨及学习
书面材料
顾英杰,李  秦
2018.01
专题研究讲座
现场(录像)
陈  蕾,卢安冬
2018.01
最终成果(限4项,必含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书面材料
陈  蕾,仲崇恒
2018.06
专题研究总结、论文
书面材料
卢安冬,于  玲
2018.05
数学微演讲校本教材
书面材料
李  珺,丁叶丽
2018.05
融合课例(光盘)
教学光盘
高  健,顾英杰
2018.05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