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
依托家长志愿者,规范学生行为的行动研究
主持人:汤钧
一、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课题重要性分析
1、研究背景:
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震惊全国。我们不禁要问,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究竟从何而来?随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我发觉学校德育工作特别需要家校的配合。但在小学阶段,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盲目的自信,强调孩子的个性张扬,却忽略了孩子存在的问题,甚至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开玩笑”。堂而皇之的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了保护伞,使学校教育极其被动。
家长看不到孩子的问题,却一味的指责学校教育。我们认为学校应该打开校门,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
建立优秀的家长志愿者服务体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为家长打开一扇窗户,客观的看到自身孩子的问题,学习别的家长的优秀家教经验,看到孩子自身的不足,以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与学校携手一起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孩子将来幸福的生活打好基础。
2、研究现状:
优秀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都已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志愿者制度在这些地区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实践基础。但在我国,家长志愿者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家长志愿者工作停留在为学校服务层面,并未涉及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3、重要性分析:
近期关注教育新闻,发现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暴露出学校教育的许多软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我认为依托家长志愿者制度,把家长吸纳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让家长用自己的认识去看待同班、同年级、同校学生的问题,帮助学校一起教育好学生。可能可以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开辟一条新路。也为减少校园小霸王,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寻找一条途径。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点分析
1、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
(一)“规范学生行为”的含义:
规范学生行为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提出,对小学生教育的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儿童时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习惯培养更为重要。而通过规范行为去培养习惯无疑是最可行的。所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能为他人着想”的善心,努力提高他们的自制能力,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行为在家校携手的共同努力下,不断重复中形成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倾向。这就是本课题所力求突破的地方。
(二)为何要依托家长志愿者来规范学生行为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考虑更多的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所以,把家长以家长志愿者的形式请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校的方方面面,全面配合老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如何把家校合作工作做到实处,家长志愿者制度将会是一个非常灵活可行的方式。依托家长志愿者制度,把家长吸纳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可以让家长用自己的认识去看待同班、同年级、同校学生的问题,帮助学校一起教育好学生,可以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开辟一条新路。
只有家校合力,才能教育孩子。这是我们提出这个课题的认识基础。
2、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点分析
本课题旨在积极推动家长志愿者工作,建立具有目的性、针对性、适宜性的家校互动计划,并且使之制度化,从而形成有效家校合作的改善方法和策略。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来,以家长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更好的与学校配合,积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重点
(1)家长志愿者的选择与管理的研究
(2)家长支援者团队的培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3)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的规划与管理的研究
(4)家长志愿者团队与学校教师的协作研究
(5)家长志愿者活动对规范学生行为效能的评价研究
研究难点
(1)家长志愿者活动对规范学生行为效能的评价研究
(2)家长志愿者团队与学校教师的协作研究
突破点分析
(1)老师应态度真诚,拿出善意。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最最无私的,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这是我们开展本课题最有利的支撑。家长志愿者工作一定要建立在家长自愿改变的基础之上。作为学校,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让家长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善意,共同努力,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家长应积极参加,变被动为主动。家长与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往往在孩子出现的问题上的看法不一致。家长认为老师只会告状,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顾。两下误会,耽误的是对孩子的教育。通过家长志愿者活动,家长们应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的与老师沟通,推心置腹,为教育孩子,一起努力。
3、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6.12—2017.2
搜索、梳理、比较国内外相关理论、论文,了解实施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明确方向。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发放问卷调查资料,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宣传工作。
(2)初步实施阶段:2017.3-2017.9
1)开展对家长、老师的调研工作。
2)对家长的职业特点进行调查梳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资源调配。
3)通过案例研究、理论总结、推广实践等,形成有效策略,制定家长志愿者活动制度,明确家长志愿者的工作目的,讨论一些具体的活动方案。
(3)深入实施阶段:2017.9-2019.03
1)依据讨论后的活动方案,围绕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目的,积极开展活动。
2)努力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及以家长教育为主的两大教育途径,积极整合,形成合力,更好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4)总结阶段:2019.03-2019.6
对以上实践中的较为薄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性研究,以形成最终成果、专著等。
4、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我校家长志愿者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现状,寻找适宜的切入点,使家长切实的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
(2)实证研究法:在实践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在行动中探索策略,做好观察记录,个案记录,做好总结,形成最终成果,进行分析研究。
5、预期效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家长们的支持,有力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把家校合作工作做到实处,家长志愿者制度将会是一个非常灵活可行的方式。依托家长志愿者制度,把家长吸纳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可以让家长用自己的认识去看待同班、同年级、同校学生的问题,帮助学校一起教育好学生,可以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开辟一条新路。
首先,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更有利于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能够使家长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
其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只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志愿者制度,可以使家长深入学校现场,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在教育、规范学生行为时也可另辟蹊径,发现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教育方法。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再次,很多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来自于家庭,通过家长志愿者活动,为家长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家长们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家长自己改变,学生才会改变。
最后,通过一定时期的调查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家校合作的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家校之间的关系更加得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