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贯彻上级各部门有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精神,依据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三课同建”的校本研修活动,以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执教能力、专业引领能力的骨干教师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激活需求,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把脉
1.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平时开展各种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团结意识。强化教师的行为规范,为人师表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上,以“爱生、爱校”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时时处处注意自身的形象,严以律己,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要结合上级有关部门布置,开展师德师风和行风廉政建设。
2.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出台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学历的进修。
3.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每位青年教师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有关师资培训要求,制定自身成长和发展电子档案,规划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目标的制定需精细、适度、操作性强。每年更新一次,上传教师发展中心,学校根据教师的情况和意愿做好梯度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并非静态的一纸空文,应将之作为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指南针、兴奋剂、源动力。
二、 落实机制,为教师的特色发展导航
1.制定教师校本培养方案。教师发展中心每学期初都会根据教育局、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成长档案,制定出教师的校本培养方案,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各项活动。旨在从制度上、政策上、途径上,引发教师内在的潜能,形成共识,达成共同发展的目标。帮助不同教龄的教师做好适应性引导(1-3年)、发展性定位(4-10年)、特色化提炼(11-20年)。
2.开展“青蓝工程”活动。 结对活动有两种形式:一是新教师和老教师结对,二是青年骨干教师和名师结对。一方面,我校老教师要发扬“传帮带”的精神,与青年教师结对共进;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名校、老校资源,努力为教师搭建平台,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周边名校、老校,拜师学艺。通过合作备课、互听(评)课、专题教研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新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有一定质量的评课不少于10课。
3.加强行政领导督查。行政领导蹲点年级、班级,全面、及时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行随堂听课制度,校长每星期听2位青年教师的常态课,行政领导每星期随堂听课1节,并及时和上课教师交流听课心得。
4.实行实绩考核制度。每学期学校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估,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今年通过网络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最美教师——林于清、杨晓玲等,最美班主任——韩梅、张敏等教师。
三、 构建平台,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服务
1.构建专家引领平台。
每年学校都会聘请全国或省内知名教育专家,来校给青年教师作讲座,有了名师的引领,老师们触摸到了更新、更多的教育风景。
2017年3月1日,《玉峰讲坛》迎来了刘恩樵嘉宾的讲座《书香班级建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2.构建业务培训平台。
(1)校外交流:一方面结合上级各类活动,分学科分批组织青年教师外出业务交流,接受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校际交流:如:我校和张浦中心校、裕元实验学校、花桥中心校、开发区国际学校(小学部)、新城域小学、新昆小学”等七所学校组成的第三教育发展共同体,并多次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在教研三片的活动中,本年度我校段建敏、钱丽娜老师的教学公开课,获得了兄弟学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又如与张浦第二小学轮岗置换;和本市其他兄弟学校定期教学研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另一方面,在教师培训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携手并举,实现师资培训效益最大化。
(2)校内交流:学科教研组每周一次开展教研活动。学校特别邀请到一些老专家、老前辈,直接参与、指导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让每次教研活动都有实效。学科教研组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以语文组为例:上学期,语文组先后开展了古诗词教学、识字教学、读写课、习作指导课等的专题研讨。
学校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微视频的制作等,老师们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更多的本领。
3.构建技能展示平台。
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两类:
(1)二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发一本字帖和一块小黑板,每位青年教师每周完成一课钢笔字或一块粉笔字,教师发展中心每星期进行检查,并组织青年教师硬笔书法展示。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还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朗诵会”,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情操和语言能力。
(2)学科素养竞赛。青年老师每年寒暑假都要作业自身充电活动,本学期教师报到上班的第一天,学校举办了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分语数英老师的解题能力竞赛和综合学科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竞赛。通过竞赛,提升了我校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能力。
(3)信息技术运用。学校定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创造条件进行白板课、未来教室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今年4月,教技室对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微课视频制作培训,每位老师要完成2-4个作品,期末学校将选择优秀作品参加市里比赛。
(4)课堂教学展示:每年4月或5月,学校都要举办昆山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汇聚更多的名师和专家,为青年教师抛砖引玉。此外,还有一年内青年教师的“拜师课”;三年内青年老师的“汇报课”;五年内青年老师的“精品课”;师徒“同课异构”,家长开放日“亲情课”等等。课堂教学展示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模式,将之视作一种常态的工作,即,每位新教师每周都要上一节汇报课给师傅听,每个月还要举办一次校内汇报课活动,同组内老师都要参与汇报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要上交一份精品教案和精美课件。
(5)班主任论坛。班级是学校日常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班主任论坛”,或是交流,或是竞技,或是演讲,大大提高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能力。
4.构建教科研修平台。
(1)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做到人人参与校级个人小课题申报,有能力的青年教师还要申报市级以上个人微课题,扎实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做好课题总结,撰写课题成果。本学期王誉芳和汤钧老师喜获苏州市级立项课题,并成功进行了开题仪式。
(2)开展“三课同建”研讨。每学期各教研组都会集中在一起,开展“三课同建”研讨活动。组内骨干教师引领,青年老师整理,并制作成PPT,展示和汇报一学期本组教师,在“三课同建”活动中的收获和反思。通过研讨,提高了教研组整体的教科研能力。
(3)引领教师用文字记录教育人生。通过量化考核(新教师每月写好一篇读书笔记,每位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学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校内评比、搭建发表平台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写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让写作成为教师心灵的倾吐,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总结,让文字真实地记录教师在教育征途中成长的轨迹。
四、 丰富活动,为教师的身心发展充电
1.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1)书香玉峰,活力共读专题网有特色。
要让老师们的专业阅读效率更高,更有现实意义,还要聚焦前沿、聚焦教育教学热点、充分交流阅读心得。为此,学校特别建设了“书香玉峰、活力共读”专题网。本学期始,每位教师每月在活力共读网上上传自己的一篇原创读书笔记,其他老师浏览后可跟帖,进行网上互动。
(2)书香致远 读书会活动初见成效。
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写作,也离不开专业阅读。学校特别设立了办公室书架,将订阅的教育刊物送到老师们身边。本学年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授书活动”和“读书漂流活动”活动。通过给每位青年教师赠送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类专著,要求老师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读好书,写好读书笔记。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积累,沟通教师的心灵,让所有教师在忙碌的教育生活中找到精神栖息的处所。
2.开展多样的文体活动。
劳逸结合、张驰有度是我们倡导的工作、生活方式,为教师减压也是我们关爱教师的实事举措之一。学校举办了多姿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如趣味游戏茶话会,插花比赛,青年教师才艺展示等等。活动丰富了老师的生活,活跃了老师的身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工作,使学校更具活力和凝聚力。
五、取得成绩
目前共有36个班级,105名教职员工(其中专任教师93名),1748名学生。学校拥有省特级教师2名,苏州市名教师1名,昆山市名教师3名,苏州市学科学术带头人8名,昆山市学科学术带头人21名,昆山市教学能手15名,苏州市教技能手1名,昆山市教技能手3名,昆山市教坛新秀23名(含今年新增11名)。市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65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9.9%。
2016~2017学年中教师参加过片级及以上公开课64节,片级以上优秀课评比15节,占教师总人数的84.9%左右;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评比获奖113人次,占教师总人数的122%左右;每位老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两篇论文,一学年来共有60篇论文发表,87篇论文获奖,占教师总人数的158%。
我们把教师培养看作为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不仅仅是单纯地完成进修的任务,不仅仅是提高专业技能,它同时也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