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家在苏州·美丽姑苏”2018年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和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苏语委办〔2018〕5号
各市、区教育局(文化教育委员会)、语委办,各直属(代管)学校: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持续推进中小学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能力,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将举办“家在苏州·美丽姑苏”2018年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和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
(一)参赛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在职教师,年龄不超过50周岁。
在首届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能力展示会省级综合展示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此项比赛。
本次比赛分小学组、中学组、中等职业学校组和幼儿园组四个组别。
(二)比赛内容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36篇古诗文中,自选1篇,分别用普通话诵读、有对象感地在现场进行讲解;现场抽取1篇,用规范汉字书写。
(三)比赛要求
每位参赛选手必须完成中华经典诵、写、讲三个环节,三节环节的得分之和为该选手的最终得分。
第一阶段为“诵读与讲解”展示。选手先诵读作品(要求单独完成该环节,不得借助舞蹈、乐器等其它辅助手段),再有对象感地对诵读的作品进行讲解(可使用PPT课件)。计时共6分钟。
第二阶段为 “书写”,每位选手根据现场抽取的经典诗文内容,在所提供的白板上用水笔完成书写。计时5分钟。
(四)比赛流程
比赛分学校初赛选拔,各市、区复赛推荐,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决赛确定名次。
市直属学校、直属幼儿园区的复赛由市语委办组织。请各学校(幼儿园)于5月20日前将参加复赛的教师诵读光盘及《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参赛选手信息汇总表》(见附件1)上报市语委办,经典诵读成绩突出的教师将参加市经典诵写讲比赛决赛。每校限报一名,逾期视作放弃处理。
各市、区推荐参加市决赛的教师名额分配如下:幼儿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各2名;中学教师各1名,并于5月31日前将《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参赛选手信息汇总表》(附件1)上报市语委办,逾期视作放弃处理。
市决赛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五)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若干名。幼儿园组、中学组、中职组的第1名及小学组的前2名教师将代表苏州市参加今年9月举办的省级综合展示活动。
二、中华经典教育论文评比
(一)论文征集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年龄不超过50周岁。
(二)论文征集要求
对中小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教育、语言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不超过4000字)。
已公开发表,或在其他省级(含省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的论文不在报送范围。
(三)报送要求
1. 论文所述实践须真实可信,引述数据准确。如有引文,须注明出处。严禁造假或抄袭,如有查实取消参评资格。
2. 论文用Word 文档A4纸打印,标题用小二号华文中宋体,标题下方用四号楷体注明作者单位及姓名,正文一级标题为四号黑体,其他为四号仿宋体。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2.8cm,行间距为固定值26磅。
3. 规范报送程序。市直属学校于5月20日前将《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优秀教育论文推荐目录》(附件3)、推荐论文电子稿由学校上报市语委办,每校限报一篇论文。
各市、区由所在地语委办统一于2018年5月31日前将《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展示会论文推荐目录》(附件3),以及推荐论文电子稿上报市语委办,每市不超过8篇。
逾期视作放弃处理。由论文作者个人或其所在学校(直属学校除外)直接将论文发至市语委办的,一律视为无效。
(四)奖项设置
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对各地上报的论文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得分前8名的论文将被推荐参加省级评审。
市语委办联系人:马培元,联系电话:65221703,邮箱:suzhouywb198@163.com。
附件:1.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分项展示评分标准
2.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参赛选手信息汇总表
3.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优秀教育论文推荐目录
苏州市教育局 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4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
分项展示评分标准
诵读(总分100分) | 书写(总分100分) | 讲解(总分100分) | |||
评分标准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分值 | 评分标准 | 分值 |
1.仪态仪表 服饰得体,行为礼貌。 | 10 | 1.书写规范 | 60 | 1.文本解读透彻,有理论、有方法、有工具 | 30 |
2.语言能力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楚、准确,语言生动,语气、语调、节奏富于变化,抑扬顿挫切合内容。 | 30 | 2.结体美观 | 10 | 2.讲析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 20 |
3.艺术表现 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能准确、鲜明、形象地表达经典内容。 | 30 | 3.章法和谐 | 10 | 4.学以致用,借由经典讲析提升对生活的感受力; | 20 |
4.诵读效果 诵读具有感染力,声情并茂,富有韵味,表现力强。 | 30 | 4.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 20 | 6.教学语言规范,有一定表现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0 |